简介
提供土地及基础设施是土木工程拓展署的主要服务范畴之一。过去,我们发展新市镇,以应付人口的增长,分散市区过于挤迫的人口,从而改善居住环境。现在,我们除了继续完善新市镇,我们亦正在开发新发展区,并探索新的土地供应策略以增加土地供应。我们亦会提供或改善基础设施,以应付发展需要。
发展新市镇的基本概念是在基础设施和社区设施上尽可能提供一个均衡和设备齐全的社区。大型发展计划则提供新土地及基础设施,以应付人口的增长、分散市区现有的人口,并提供或改善各项设施,以便重新发展荒废的地方。各项发展计划在功能、环境及美化方面的事宜,都会获得优先考虑。
新市镇发展
自从新市镇发展计划于1973年展开以来,香港发展了9个新市镇。新市镇发展计划展开时的目标是在荃湾、沙田及屯门3个首先发展的新市镇内,为约180万人提供居所。当时香港的人口约为420万,现时人口约为750万。
这9个新市镇可划分为三代。首3个新市镇,即荃湾、沙田和屯门的发展工程于70年代初期动工。大埔、粉岭/上水及元朗属第二代新市镇,于70年代后期动工建设。第三代新市镇,即将军澳、天水围和东涌的发展工程则于80及90年代展开。现时,9个新市镇的整体人口约352万,预计到2024年将增至368万。
所有新市镇均有公营和私营房屋,并设有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社区设施,亦有完善的对外连接交通网,全部均有铁路通往市区,并有连接路提供便捷途径直达毗邻地区。连接路改善工程仍继续进行。
东涌︰
我们计划扩展现时东涌新市镇为更具规模的社区,以满足房屋、社会、经济和当地居民的需要,并把东涌新市镇扩展发展成一个智慧型低碳社区。东涌新市镇扩展计划,包括东涌东及东涌西的发展,会分阶段推展。东涌东的填海工程已于2017年12月展开并于2023年1月大致完成,第一幅土地已于2020年3月交付予给房屋委员会作兴建公营房屋发展。整个东涌新市镇扩展计划预计于2030年完成。
将军澳:
将军澳的进一步发展,包括在市中心南的较低密度住宅发展、休憩公园、康乐设施和一个富活力的海滨区。沿海旁的单车径已于2013年年底竣工,开放给公众使用。
为舒缓现有将军澳隧道的挤塞情况及应付未来将军澳的发展,将军澳—蓝田隧道的建造工程已于2016年7月展开,预计2021年通车。跨湾连接路的建造工程已于2018年7月展开,预计2022年通车。
重新规划将军澳第137区的规划及工程研究已于2016年12月展开,以研究该区作房屋、商业及其他发展的可行性。
新发展区
新界新发展区:
当局早前进行的规划及发展研究确定了在新界古洞北、粉岭北、坪輋/打鼓岭(新界东北新发展区)及洪水桥(洪水桥新发展区)建设新发展区的可行性。
为制订发展建议及推行策略,当局已于2008年6月展开新界东北新发展区进一步规划及工程研究,并已于2013年年底完成。古洞北及粉岭北新发展区的发展建议已于2013年7月向公众发布。
古洞北及粉岭北分区计划大纲图亦于2015年6月获得核准,为该区提供法定的发展框架。这两个新发展区的前期及第一期工程的详细设计已在2014年展开并已大致完成。前期及第一期工程范围主要包括在新发展区进行地盘平整和基础设施工程,以便建造房屋及社区设施供首批人口于2023年入住,并提供环境影响缓解措施,作为展开余下工程前的必需工作。工程已于2019年第三季展开。
而坪輋/打鼓岭新发展区则在发展新界北部地区初步可行性研究中再作检讨及重新规划。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新界北部地区的发展潜力、所需的策略性基础配套,以及如何发展一个规模与粉岭/上水新市镇相若的现代化新市镇。初步可行性研究已于2014年1月展开,并已于2018年2月完成。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第一期发展的建造工程已于2020年7月展开,首批居民预计可于2024年入伙。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第二期发展工程已于2024年6月起陆续开展,目标是让居民于2030年起开始入住。至于就《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建议扩大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至流浮山、尖鼻咀及白泥一带(统称「流浮山」)的相关研究已在2022年8月开展,有关的初步发展建议亦已于2024年2月出台。
新界具发展潜力地区:
为提供更多可供将来发展的土地,我们现正进行规划及工程研究,检讨元朗主要用作工业用途、临时仓库或荒废的土地拨作发展的可行性。元朗南第一期的详细设计已于2018年2月展开。同时,将军澳第137区的研究亦已于2016年12月展开。锦田南初期用地的工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工程的勘测及设计预计分阶段于2021年年底前完成,而相关前期工程已于2018年7月展开。
河套区:
河套区(河套)占地约88公顷,将发展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创科园)。其前期工程范围主要包括处理河套内的污染土地、提供临时工程通道及建立生态区,为河套发展的后续建造工程作准备,以及为首批土地进行土地处理工程,以供第一期创科园发展所需的楼宇与相关设施。前期工程的建造已于2018年6月展开,预计于2021年年底完成。
市区发展
中环及湾仔填海计划:
中环及湾仔填海计划现正分5期进行,将提供所需土地,以便沿港岛北岸兴建连接中环与港岛东部的重要连接路和铁路。计划的首4期已经完成,除了提供用地建造连接路和铁路之外,亦提供土地兴建机场快线香港站及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扩建部分。最后一期的工程,即湾仔发展计划第二期,于2009年年底动工,填海工程已于2017年完成,余下基础设施工程正在进行中。
启德发展计划:
这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发展项目,面积超过320公顷。启德发展计划属于「起动九龙东」措施的一部分,这发展项目不但肩负推动香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角色,亦协助活化毗邻旧区,包括九龙城、黄大仙及观塘。
鉴于计划的规模庞大和复杂,这发展项目正分阶段推展。首两批的发展项目包括启德邮轮码头大楼及两个泊位、公共租住房屋、工业贸易大楼、区域供冷系统及跑道公园早期工程、启德明渠进口道及观塘避风塘第一期改善工程、观塘海滨花园、两所小学、启德明渠重建及改善工程,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工程,自2013年起已经相继完成。香港儿童医院将于2018年年底分阶段投入服务。正在施工或即将开始的主要公共工程项目包括:东九龙总区总部及行动基地暨牛头角分区警署、一所中学、启德发展区内的一段沙田至中环线、一段中九龙干线、区域供冷系统进一阶段工程,以及各期大型基础设施工程。
T2主干路为策略性六号干线(包括兴建中的中九龙干线和将军澳—蓝田隧道)的一部分,详细设计工作已接近完成,主要工程预计于2019年展开。
我们现正就环保连接系统进行第二阶段研究,以探讨环保连接系统方案,包括系统的复盖范围、走线及车站位置等,并进行相关的技术评估以确定方案是否可行,随后将考虑环保连接系统项目的未来路向。
安达臣道发展计划:
这项位于秀茂坪区的工程计划已平整约20公顷的工地,作公共房屋、学校、休憩用地,以及相关的政府、机构及社区设施的发展。工程中亦建造了相关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樑和绿化措施等。工程于2008年1月展开,至今所用作公共房屋发展的土地已完成平整,并移交房屋署。安秀道及安翠街已于2016年1月开放给公众使用。安茵街亦已于2017年3月开放给公众使用。所有支持房屋发展的基础建设已于相关阶段的公共房屋入伙前完成。
安达臣道石矿场用地发展:
安达臣道石矿场位于东九龙大上托西南面的山脊,占地约86公顷。石矿场经已在2017年7月底停止营运。待土地平整工程完成后,将可提供一个面积约40公顷的平台供房屋、休憩用地、学校,以及相关的政府、机构及社区设施的发展。工程项目亦包括位于清水湾道、新清水湾道、连德道等大型道路/路口改善工程,以及由发展区连接港铁观塘站及将军澳隧道口拟增设的巴士转乘站的四条行人连系路线的设施。土地平整工程已于2016年12月展开,工程进展顺利。首幅作房屋发展的土地已于2017年底完成平整,预计首批居民在2023/24年开始入住。
西九文化区:
西九文化区发展计划,是将一幅位于西九龙填海区南端面积约40公顷的优质海旁土地,发展成为世界级综合文化艺术区。戏曲中心、自由空间、M+博物馆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已分别于2019年1月、2019年6月、2021年11月和2022年7月开幕。我们正与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携手合作,进行综合地库及公共基础设施工程,以配合西九文化区分阶段发展所需。过去数年,我们已完成M+博物馆及演艺综合剧场的综合地库、博物馆道、柯士甸站行人连接系统,以及艺术广场天桥等工程。而余下的综合地库工程及南面登岸设施已分别于2020年8月和2022年9月展开,预计在2028/29年及2025年或之前分阶段大致完成。我们亦正规划推展邻近西区海底隧道收费广场的公共基础设施工程,以支援西九文化区未来发展。
提供基础设施
沙岭坟场兴建骨灰安置所、火葬场及有关设施的土地平整及相关基础设施工程:
沙岭坟场是一个可供发展骨灰安置所、火葬场及有关设施的选址。其土地平整及相关基础设施工程的详细设计工作已于2013年展开。
建造工程已在2017年12月展开,预期可在2021年起分阶段完成,以配合发展骨灰安置所、火葬场及有关设施。
新界单车径网络:
为提高市民的生活质素,我们一直致力推展新界单车径网络,将各区分散的单车径连接成贯通新界东西的完善单车径网络,为市民提供更多消閒和康乐选择。新界单车径网络复盖范围广阔,由马鞍山起,途经沙田、大埔、粉岭、上水、元朗至屯门,并将延伸至荃湾。当中包括两段合共80公里的主干线,全长约60公里的屯门至马鞍山主干路段已于2020年全面开通,当中三门仔延伸段亦已于2023年开放给公众使用。余下长20公里的荃湾至屯门主干路段现正分阶段推展,其中荃湾海滨段已于2021年开放给公众使用。总长约80公里的单车径目前已完成60多公里。
莲塘/香园围口岸(工地平整及基础建设工程):
连接路名为 "香园围公路",于2019年5月26日通车,是一条双程双线的分隔行车道,全长约11公里,连接粉岭公路及兴建中的香园围边境管制站,其中包括一条长4.8公里的龙山隧道(全港最长陆上行车隧道)。香园围公路可大大改善北区,特别是沙头角公路附近的交通。此外,当香园围边境管制站开通后(管制站工程合约另外由建筑署监督),香园围公路可让车辆由粉岭公路直达管制站,并快速地到达大湾区东部和邻近省份。
发展土地供应策略
优化土地供应策略:
「优化土地供应策略—维港以外填海及发展岩洞」的研究已于2014年年底完成。.
我们已甄选出5个近岸填海地点,包括龙鼓滩、小蠔湾、欣澳、青衣西南和马料水,中部水域人工岛,以及3个政府设施搬迁入岩洞的先导计划,包括钻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库、西贡污水处理厂和深井污水处理厂,作进一步考虑。
我们会争取立法会支持,为各具潜力的填海地点展开研究,包括中部水域人工岛策略性研究以探讨在大屿山东面水域作人工岛发展的技术可行性,以及欣澳填海的规划及工程研究。同时,我们亦正就其余的近岸填海建议进行技术研究。相关部门亦已完成以上3个政府设施迁入岩洞的先导计划可行性研究,并会逐步推展下一阶段的工作。
岩洞发展:
「岩洞发展长远策略-可行性研究」已于2017年完成。基于研究结果,政府拟备的全港性《岩洞总纲图》已于2017年12月发布,以引导和促进香港更广泛地应用岩洞发展。有关的技术通告在2017年年底发出,推展岩洞发展的政策及相关措施。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
我们已于2015年展开了「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策略性地区先导研究」,为4个拣选的策略性地区,即尖沙咀西、铜锣湾、跑马地以及金钟/湾仔,制定地下空间总纲图,并为物色可优先推行的发展项目进行初步工程设计,为日后有需要推展工程时作好准备。